(本网讯:文|图黄穗卿)2024年12月2日上午,阳光洒落在千年瓷都景德镇的大地上,景德镇学院人文学院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且意义深远的访企拓岗活动。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江旺龙、党委副书记万雪平、辅导员黄穗卿,携手特邀嘉宾——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吴夏平教授,一同踏上了前往景德镇东郊学堂的行程,一场关乎人文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未来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的交流合作之旅就此拉开帷幕,而东郊学堂的负责人黄薇早已翘首以盼,热情地接待了来访的一行人。
踏入东郊学堂,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的每一处陈列、每一件展品都仿佛是历史的守望者,静静诉说着往昔岁月里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辉煌。在黄薇的细致引导下,人文学院的老师们和吴夏平教授先是深入参观了学堂内的各个展示区域,那些精美的陶瓷文物、详实的历史资料,生动展现了景德镇陶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风貌和工艺成就,为众人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也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所肩负的传承使命。

参观过后,一场深度且热烈的会谈在友好融洽的氛围中展开。江旺龙在会谈中着重介绍了人文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发展脉络、师资团队的雄厚实力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的清晰目标,强调此次访企拓岗活动旨在构建人文学院与东郊学堂之间坚实的合作桥梁,一方面为专业学子开拓更为广阔的实践与就业天地,另一方面期望借助与企业的紧密互动,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让教学内容能够精准对接行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出更契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万雪平立足当下就业大环境,深入剖析了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以及他们内心的就业期望,真挚表达了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活动,能准确把握东郊学堂这样的优质企业对于人才的具体要求,进而有的放矢地助力学生顺利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变,踏上理想的职业发展道路。
辅导员黄穗卿则从日常学生管理以及职业规划引导的工作角度出发,提出了双方在学生实习实践阶段协同育人的诸多设想,力求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吴夏平凭借自身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分享了对于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前沿发展趋势的独到见解,点明在新时代浪潮下,培养兼具扎实理论功底与创新实践能力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他高度评价东郊学堂在实践教学方面所具备的优势,期待双方能够深度挖掘合作潜力,在专业人才培养、文化研究等多方面携手共进,为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黄薇对人文学院一行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欢迎与感激,详细介绍了东郊学堂的运营模式、涵盖的业务范围,尤其是在文物修复、博物馆展览策划等重点项目上的开展情况。她满怀期待地表示,东郊学堂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对于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优秀人才求贤若渴,希望能通过实习、就业等多种合作形式,吸引人文学院的莘莘学子加入,共同为守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经过一番坦诚且富有成效的交流探讨,双方围绕实习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产学研深度合作等诸多关键议题达成了一系列共识,描绘出了一幅充满希望的合作蓝图。
然而,这场活动的精彩并未就此止步。会谈结束后,众人兴致勃勃地开启了一段独特的登山之旅,目标直指那隐匿于山间的古窑址。沿着蜿蜒的山间小道前行,大家一边欣赏着沿途的自然风光,一边想象着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窑火熊熊、制瓷忙碌的热闹景象。当抵达古窑址所在地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景德镇陶瓷生产的繁荣时期。
在考察过程中,大家格外专注,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蕴含历史信息的角落。而令人惊喜的是,经过细致的探寻,一行人发掘出了一些旧瓷片。这些瓷片虽历经岁月的洗礼,有的残缺不全,但每一片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它们是古代陶瓷工匠智慧的结晶,也是研究景德镇陶瓷发展脉络的珍贵实物资料。大家小心翼翼地收集起这些瓷片,仿佛是在拾起一段段失落的历史,现场的氛围既充满了发现的喜悦,又弥漫着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此次人文学院的访企拓岗活动,已然超越了简单的交流合作范畴,它不仅进一步拉近了人文学院学院与东郊学堂的距离,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专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更通过登山考察古窑址、发掘旧瓷片这一极具意义的环节,让大家亲身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与专业研究的无穷魅力。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合作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培育更多优秀的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人才、弘扬景德镇陶瓷文化以及守护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贡献更多力量。同时,人文学院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拓展更多优质的合作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专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奋进,书写新的篇章。
一审一校:蔡细鄂
二审二校:万雪平
三审三校:江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