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目标

2023-02-16 14:14:24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需求,我们确定“厚人文之基、走实践之路、育应用之才”和“岗位主导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通过构建科学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培养出有较强竞争力、适合多岗位就业的应用型人才;以本专业确定的就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主导专业教学内容和专业技能训练;以职业岗位群能力素质的形成过程,主导专业教学的组织实施;以职业岗位群的考核标准,主导专业教学的绩效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按照教育部“质量工程”要求,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到2017年把本专业建设成为我省普通本科院校中专业特色鲜明、具有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品牌专业。

  改革措施具体如下:

  1、改革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按照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要求,我们已对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例。调整后的课程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进一步加大专业核心课程、实训课程、选修课程在总学时中的比重,用更具专业技能特点的课程取代了部分专业技能特色不明显的课程,形成了“一条主线,两方结合,三个体系,四大模块”的特色体系。一条主线:即以培养实际就业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两方结合:即以产教两方结合的方式搭建素质平台;三个体系:即建立理论、实践、素质三个体系;四大模块:即以专业基础课与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核心课与核心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操作实践模块和文化素质模块等四大教学模块完成学生的能力整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合理。调整后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显得更专、更精、更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了培养学生个性,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还将建立综合素质教育课程模块,努力提供“人生艺术与修养”、“创新方法与创新精神”、“秘书学”、“摄影与摄像”、等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因为地处瓷都景德镇,景德镇丰厚和灿烂的陶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江西省最有特色的文化之一。本着泽土惠民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我们将继续推进陶瓷文化特色模块的教学,目前,《文学与陶瓷艺术》、《陶瓷文化特色写作研究与创作》、《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中国陶瓷文学概论》《景德镇陶瓷历史》等课程已在陆续的开设之中。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学模式上从主教向主学转变。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为艺术而醉心的境界,这所的指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也是学生的学所应达到的境界。如果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感觉如沐春风,像吃饭、像玩游戏一样感觉轻松愉快,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化,从“好学”转化为“乐学”,这是一种令人期待的境界。所以,在诸如《实用文体写作》等课程中,可以把课堂教学从传递性教学转变为探索性、训练性教学,推进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激发兴趣、拓宽视野、掌握方法、提高素质。

  (2)从传授知识向影响观念转变。

  在高等教育中,虽然不再受应试教育的干扰,但在大部分课堂中,还是知识讲授占主导地位,造成教师备课累、上课累,学生听课累、记笔记累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在文学教学中,大学阶段涉及很多的文言文知识,教师往往将授课的重点放在字词句的字斟句酌上,讲一个字有几个意思,在什么情况下是什么用法等。而汉语言文学教学并不仅仅是语言的教学,更是文学、文化的熏陶与浸润,在大量优秀的文学典籍中,更多的是古人杰出的思想和观念,为此,应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点和关注点放在观念的影响和改变上,切实做到从思想上塑造人,从心理上影响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文学教学的优势,培养创新型人才。

  (3)从课本向课外知识拓展。

  课本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尤其是跟中外古今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相比,课本的容量更显渺小。因此,如果仅仅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课本上有限的几篇文章上,那将大大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也不能真正从一定历史背景上理解这篇文章。为此,在汉语言教学中,应以课本中的课文为基础,无限地将教学内容扩展出去。这样以点带面,能够有效地实现从课本向课外知识的拓展,从而能够以更广阔地视野背景来看待文学,也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于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感悟和理解,更容易从观念上、思想上影响学生。在现实教学中,我们要改革作业内容,增加讨论型题目,撞击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一定的课程内容作为自学的内容,采用有效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研究式教学”和“专题实训”等教学方法,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自学内容,由教师加以引导。同时,我们还要改变观念,把“从四十五分钟要时间”的观点向“到课外找时间”过渡。现在的大学生,有充裕的课外时间,但是,很多人不知如何去充分利用,他们大多用来上网聊天、玩游戏、听音乐等,即使是阅读书籍也往往没有什么计划性,阅读的类型多为杂志、小报类。为此,教师可以将阅读和拓展学习的内容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相关内容,而在有限的课堂上重点讲解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从而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堂内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以后的终身化学习奠定基础。

  (4)积极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

  汉语言文学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最简单的教学,一只粉笔一本书。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积极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如使用多媒体授课,使用网络教学等。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演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内涵。网络教学在时间上更具有弹性,可以供学生自由选择,也更受欢迎。目前,学校已增加了许多多媒体教室,本专业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至于网络教学,尚在尝试之中,但这是一个方向。

  3、创建实践教学新模式

  当今高等教育已经不是传统的国家统招同分的时期,高等教育已经不是独立于社会其他教育的金字塔。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必须建立的实践基地外,我们还及时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变化,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与时俱进地掌握新的市场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互联网技术充分发展的今天,学生就必须充分了解互联网的技术和本专业的关系,既探究互联网技术和本专业的一般联系和结合使用,又以新的视角探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除了为传统的中小学教师做必要的学习和准备外,对于网络记者和编辑也可以有所了解,以便在这一广阔的发展空间找到一席之地。

  根据培养目标的调整,从基础教育的要求出发,我们将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出一条创造性的改革新模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建立各类顶岗实习基地。

  教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的首选,因此我们把原本两个月的教育实习改为半年,使学生能够有较充分的时间在教学一线得到切实有效的锻炼。同时我们与景德镇余家希望小学建立了教育顶岗实习协议,近三年已有八位学生参加了教育顶岗实习。学生社团每年都利用余家希望小学实习基地开展了各种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师素质和教师技能的活动,把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和养成教育当中,使学生从心理上有准备地、自觉地提前进入到教师角色当中。

  为让学生适应其他岗位,我们还与景德镇市三家新闻出版单位和全国各地的几十家企事业单位以及十余家五星级酒店和旅行社签订了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建成了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并且聘请这些单位资深专业人士担任实习实训的指导教师,提高了实习实训的质量。现已有几十名学生参加了新闻和酒店的实习。

  (2)用“大实践”理念,构建校园内大实践工程。

  2000年我们为汉语言文学专业量身订制的“1355”计划(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练好钢笔、毛笔与粉笔字、背诵50篇经典诗词、写50篇读书笔记),将课堂内实践教学与日常化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为配合“1355”计划,我们先后推出了“记忆经典”诗词文背诵大赛、“创造经典”写作大赛、“解读经典”读书笔记大赛、“吟诵经典”诗歌朗诵大赛等系列活动,十几年来坚持不懈,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

  (3)走出校园,体验生活,了解自然。

  我们将从2014年4月开始,每年组织该专业的学生分批进行为期三天的校外采风或采访活动,把实践课放到社会和自然中来上,到基层乡镇、工厂,文化名胜、景区等采访或采风,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体验古代文人的情怀。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我们的特色实践教学做大做强,并最终将这种人文精神普及到全校,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4、改革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将继续探索多元多层次评价学生的考核办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多元评价”考核办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课堂教学考试与实践教学效果相结合;课堂考核以作品赏析和论述题型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文学视野、个性观点、思维逻辑和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实践教学考核以形成性评价为辅,全面考察学生完成1355计划情况,参加比赛人次与获奖情况,读书笔记、和业余创作情况等。课堂考试占总成绩的70%,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30%。

  5、改革管理制度,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

  如前所述,与学校同步,人文科学系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也是常抓不懈,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管理制度。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将进一步深化管理改革,重在完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有机结合,使教与学的管理更合理、更规范、更有效。

  课程与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始终不渝地抓课程建设,并取得了突出成绩。“大学语文”2005年被评为江西省高校第一批优质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正在努力争取建设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为校级精品课程,正在努力争取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与课程相关的专业教材已全部采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和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这一切都为保障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